Pang-chān:白話字快速入門手冊

本文採取以北方漢語或日韓語等既有觀念類比的方式,提供熟悉閩南語、台語、福建話的各地中文使用者輕鬆且快速掌握白話字拼寫的技巧。只要熟悉本文內容,並搭配閩南語辭典,即可輕鬆撰寫維基百科閩南語版本。當您對於本文內容駕輕就熟後,您已是及格的閩南語維基百科編輯者,即可快速翻譯中英版本文章,為本語言版本貢獻。

白話字做為最早標準化的閩南語表記文字系統,已有百年歷史。曾在中國福建南部、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閩南語流通地進入民間日常使用。白話字不僅是閩南人「我手寫我口」擺脫文盲問題的開端,也是閩南語音重要的傳承媒介。到目前為止,以白話字撰寫而成的聖經、字辭典、報章雜誌、教科書、小說、論文等作品無數,在21世紀的現代,更做為網路百科全書的標準拼寫文字。

傳統聲韻學將聲調分為「陰、陽」和「平、上、去、入」的2×4組合,也就是存在「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等8種聲調。

在北方漢語中只有4種聲調,一般稱之為「四聲」,即陰平(第1聲)、陽平(第2聲)、上聲(第3聲)和去聲(第4聲);由此可以發現,北方漢語的第3聲和第4聲是陰陽不分的,而且兩種入聲也都已經消失。

相較標準漢語僅剩下4種聲調,閩南語則完整保留了8種聲調,而其中7種仍頻繁出現(多數方言無第6聲)。閩南語將這樣的順序簡化為1~8聲。

雖然閩南語和北方漢語的聲調數量不一,但仍可利用傳統聲韻學概念,快速推敲出兩種語言在音韻方面的對應關係。由下表可見,

  1. 北方漢語第1聲對應閩南語第1聲
  2. 北方漢語第2聲對應閩南語第5聲
  3. 北方漢語第3聲對應閩南語第2聲
  4. 北方漢語第4聲對應閩南語第3聲或第7聲
  5. 北方漢語無入聲字,故閩南語第4聲或第8聲需另外判斷

由此,即可以由北方漢語聲調快速推敲閩南語聲調。

聲調順序 1 2 3 4 5 6 7 8
傳統調名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閩南語調號 第1聲 第2聲 第3聲 第4聲 第5聲 第6聲 第7聲 第8聲
北方話調號 第1聲 第3聲 第4聲 第2聲 第4聲

文白讀音 siu-kái

如同北方漢語,閩南語也存在所謂的「破音字」,也就是一個漢字存在多種讀音的情形;正式的說法是「文白異讀」。與「變調」的概念不一樣,破音字

輸入法 siu-k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