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chān:竹塹城
Chit phiⁿ bûn-chiuⁿ ū Pe̍h-ōe-jī ê pán-pún. Chham-khó chit phiⁿ bûn-chiuⁿ ê Pe̍h-ōe-jī pán-pún. |
竹
歷史
siu-kái清朝拄仔統治臺灣兮時,驚流民會反亂,捌禁止臺灣起石磚仔城,所以竹塹城原本是用種竹仔代替磚仔壁。1806年政府共竹仔城改做土城。1827年,鄭用錫建議起石磚仔城,清朝政府同意了後,佇隔年開始起磚仔城。
佇日本時代,政府佇臺灣實施市區改正。1902年,城壁佮城樓攏予拆除[1],干焦賰東門(迎曦門)留落來。護城河嘛變做水圳。
相片
siu-kái-
迎曦門城樓
-
迎曦門頂懸兮匾,1828年寫兮
-
城門
-
路中央圓環內底兮迎曦門
-
橋墩遺蹟
-
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
-
竹塹城護城河
參考資料
siu-kái- ↑ 環輿資料庫採訪編輯 (2010). 《桃竹苗》. 環輿. pp. 第115頁. ISBN 9789866825484.
- 新竹文化地圖,潘國正編,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