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àm)臺灣清領時代雍正元年(1723年)佇今新竹市中心起兮城隍,是彼當陣淡水廳廳治所在地,後來臺北府設立,淡水廳城改做新竹縣城。這馬賰落來兮城池是佇道光九年(1829年)起好兮。有時嘛會用「竹塹城」稱呼新竹市。迎曦 (Gêng-hi)門是今唯一留落來兮城門,是中華民國兮國定古蹟

 
《淡水廳志》(1871年)內底兮竹塹城圖

清朝拄仔統治臺灣兮時,驚流民會反亂,捌禁止臺灣起石磚仔城,所以竹塹城原本是用種竹仔代替磚仔壁。1806年政府共竹仔城改做土城。1827年,鄭用錫建議起石磚仔城,清朝政府同意了後,佇隔年開始起磚仔城。

日本時代,政府佇臺灣實施市區改正。1902年,城壁佮城樓攏予拆除[1],干焦賰東門(迎曦門)留落來。護城河嘛變做水圳。

參考資料

siu-kái
  1. 環輿資料庫採訪編輯 (2010). 《桃竹苗》. 環輿. pp. 第115頁. ISBN 9789866825484. 
  • 新竹文化地圖,潘國正編,1997

外部連結

siu-kái
 

Wikimedia Commons téng ê siong-koan tóng-àn: Hsinchu City East 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