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Chhiū-á-kha/Chhng-khò͘ 6" pán-pún chi-kan bô-kāng--ê tē-hng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Pektiongthó-lūn | kòng-hiàn
Limkianhuithó-lūn | kòng-hiàn
Tē 237 chōa:
::*請簽名,卡方便討論,魯力。
::[[User:A-giâu|A-giâu]] 10:51, 29 Chhit-goe̍h 2005 (UTC)
 
IP 為59.121.198.210的朋友以及其他觀點和這位朋友類似的朋友,我想先請你們仔細讀一下我兩三天前在中文版「聊天」室寫的一段文字。讀罷,請思考:閩南語文盲和文盲們所能做的事。然後,再來發言,再去采取行動吧:
:今天終於在此見識到原來還有那麼多人在「關心」閩南語,關心為什麼閩南語版還沒倒下(既然別人的討論都可以那麼主觀,所以,請允許我在「關心」上面加雙引號)。我來自大陸福建廈門,我在用白話字,我認同白話字,我認為白話字是閩南語的一種文字。我也參與「閩南語wikipedia」的編輯。是的,批評者說的不錯,白話字是很少人在用了。可以說,這是普通話的打壓造成閩南語垂死,造成白話字在閩南流失嚴重。在普通話(北方話)還未「大量涌入」閩南的時候,白話字在閩南地區教會,以及一些非教會群眾中已經存在半個多世紀。普通話在官方的強烈推行下,強烈壓迫了包括閩南語在內的任何一切南方漢語,很快讓閩南語處於垂死,而依附於閩南語的白話字更是幾近在閩南消失。漢字對南方眾「方言」而言,根本就是殘廢的;反之,閩南語中因存在大量無法用漢字書寫的語素(詳細情況無需在此贅述),所以,至今,閩南語對漢字來說,也是殘廢的。講廣府話的人,因為香港的關係,創造了個性化的粵語方塊字,基本擺脫了所謂正統漢字的束縛。閩南語沒有像粵語那樣好運,沒能發明閩南四角字,更沒能像粵語一樣走上香澳的教育場合、政府大樓。和目前中國絕大數方言的命運一樣,閩南語自中國白話文運動之後,便沒能再有人將她拿來做教育。所以,時至今天,絕大多數的閩南人和臺灣人(不管是農民,還是教授)都是閩南語的文盲。所謂閩南語文盲,是指這些人基本上是不認識閩南文字(漢字也好、漢羅也好、白話字也好)、不會寫閩南文字,只會講或者不會講閩南語。這樣的人,就是徹底的閩南語文盲,儘管他(她)們的華文很好、英、日文也算一流。然而,還好,並非所有閩南或臺灣人都是這樣的「閩南語文盲」。以白話字(一種閩南語文字)來說,它至今有一群使用者。有人說坊間看不到白話字,大多數人不諳白話字,那恰恰是因為統治者的長期壓制與偏廢造成,導致今天以許多以閩南語為母語的大學生、教授、博士、總府等等淪為「閩南語文盲」。悲哀的是,這些中文世界、英文世界里的高級知識分子,居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閩南語文盲。或許,這樣的人實在太多,已經不再感到悲哀。這些文盲,由於從來沒有機會受過閩南語教育,也沒機會自學閩南語文字,所以他們看不懂閩南文字沒什麼奇怪。但是,他們大多受過華語(北方話)教育,認識許多漢字,所以,他們也用北方話的那一套搬過來「要求」閩南語文也得寫得讓他們看懂。但事實上,由於漢字對閩南語來說,嚴重不夠用,所以,漢字式閩南文還須要輔以於羅馬字,但容易造用用字混亂。這樣,對這些文盲來說,依然是有如「中國人看日文」,終究還是不懂。不懂又不學,整天怨天尤人。閩南語版維基之所以採用白話字,原因之一,就是要避免用漢字混亂的情形(前面說了,閩南人沒有發明像「粵語方塊字」那樣的「閩南方塊字」)。白話字是羅馬文字,表音文字,當然有缺點,但終比那個「寫不出閩南語的殘廢漢字」來得高明。我想,閩南維基採用白話字,應該是對閩南語的一種拾荒,這對整個閩南語文字化來說,是一個初級階段,為何要以「中文/華語」的眼光和標準來衡量一個初生事物呢?我前面說了,大多數的閩南人、臺灣人都是閩南語的文盲(只會講,不會看,也不會寫)。對文盲的啟蒙,無論用什麼符號來施教,都是新事物。所以,我們當然要選用一種文字功能較齊全的符號系統,幹嘛要用一種「無法完全用來書寫閩南語的殘廢漢字」。至於說閩南維基使用人數少,就應該關掉的話,那更是萬惡的沙文主義的表現。試想,今天,北京話成為聯合國使用語言,但事實上,卻只有中國一方在說。請問,廣大英語使用者是不是應該以「中國語使用者寡」為理由,提議讓「北京話從聯大滾蛋」?所以,我想這是一個尊重文化、尊重不同聲音的問題。不用要沙文主義的心胸來衡量一切。結束。我愛母語無罪,不用對我指手劃腳。 --[[User:Limkianhui|limkianhui]] 11:17, 29 Chhit-goe̍h 2005 (UTC)[http://blog.yam.com/limkianhui 古井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