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ó-lūn:Tâi-oân-ōe
臺灣話(白話字:Tâi-uân-oē)抑是講做臺語(白話字:Tâi-gí),上少有兩種意思:
「臺灣話」抑是「臺語」的意義無固定,蹛佇台灣頂頭的客家人、原住民、甚至是外省人,若欲共家己的母語辭典號做「臺語辭典」,嘛會使當做是怹的自由,無人會當擋怹欲按怎自稱家己的話,欲用毋用是家己的選擇。
名稱
siu-kái臺灣話主要有幾个意義相仝名稱:
- 台語:目前上濟台灣人所使用的名詞。無論是生活當中的口語,抑是文章內面,攏以這為主要的用語。連橫佇1929年11月24日的《臺灣民報》頂頭著發表「臺語整理之頭緒」一文,閣佇1933年完成了著名的《臺灣語典》。中華民國政府早期嘛是用「台語」一詞,譬如講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佇1955年出版的《臺語方音符號》,佮國防部佇1958年出版的《注音臺語會話》,攏總以「台語」來稱呼。以後因為政治的因素,改叫「閩南語」。[2]
- 福佬話、河洛話、河佬話:客家人早期叫閩南人做「ho̍k-ló」[6][7],叫閩南語做「ho̍k-ló話」。到日本時代,有部份的學者因為傳說講閩南人的祖先是對古早中原的河洛地方來的,所以採用「河洛話」(ho-lok)來代替。毋過愛注意的是:「福佬」、「河洛」雖然「ho̍k-ló」、「ho-lok」的語音相近,佇這馬的標準漢語的讀音不相仝,相關的語源佮變調的方法愛閣再研究。這个名表示閩南人佮別的漢族人有相仝的起源。[8]也有學者指出河洛語或福佬語不具台灣代表性。河洛語或福佬語均源自Hoklo一詞。依據美國傳教士Kennelly於一九0八年編譯的《中國坤輿詳誌》記載,Hoklo一詞為廣東本地人對潮州地區的潮州人的稱呼。Hoklo後來被寫成「學老」、「福狫」、「河洛」、「鶴佬」或「福佬」等不同漢字。因此不論Hoklo被寫成何字,都有學者或團體認為該詞都不足以代表台灣人的母語。[9][10][11]
- 鶴佬話:是部分學者(譬如洪惟仁)提出的,怹認爲方言比較中「ho-lo」音應該是「hoh-lo」,是對應到古早形容百越的「貉」佮蠻族的「獠」。毋過這漢字較粗魯,洪惟仁照廣東人所用的「鶴佬」來表示。[12]
- 臺灣閩南語:別種的叫法[13][14]。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佮全國語文競賽攏咧用[15],別的相近的閣有臺閩語、福臺語。[16]誠濟臺灣本土社團對「閩南語」這種叫法不滿[17][18],怹講「閩」這个字有歧視的意思,嘛反對用中國的「閩南」地名。照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佮清朝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的講法,「閩」這字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是對中國福建南部的先住民佮怹的後代的歧視。[19][9][10][11]近年來,台灣語言的學者蔣為文幾个人提出以「咱人話」(Lán-lâng-ōe)代替閩南語。他指出,台語一詞佇台灣使用,毋過泛稱世界上咧講、所謂的「閩南語」的時陣,就用較中性的「咱人話」。[20]
- 福建話:佇東南亞的華人時常叫台灣人講的臺灣話為福建話,尤其是對福建出去的移民。
臺灣河佬話
siu-kái河佬話是臺灣60%人口的母語,河佬話是福建話的一支,現代語言學共叫做「閩南語」,河佬話定定予人當做漢語家族的一个方言。毋過,嘛會使共當做漢藏語系的一个語言,欲分啥物是語言,啥物是方言,這無一个普世的標準,欲共河佬話當做是語言也是方言一般來講 .....
參考
siu-kái引用
siu-kái- ↑ 連雅堂 (1929/11/24). "臺語整理之頭緒" (ēng Hôa-gí). 臺灣民報.
- ↑ 文化運動與台灣語言,戴正德,中山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1999-12-30
- ↑ "臺灣雜詠合刻:海音詩". 中央研究院.
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
[bû-hāu liân-kiat] - ↑ 劉克明 (1923-12-10) [1916-11-28]. 臺語大成. 新高堂書店.
- ↑ 連雅堂 (1929-11-24). "臺語整理之頭緒". 臺灣民報.
- ↑ 《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三種 鳳山縣采訪冊〉,「粵稱閩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盧德嘉
- ↑ 臺日大辭典,臺灣總督府,829頁,1931-1932年
- ↑ 吳守禮 (2003-04-02). "一百年來的閩南系臺灣話研究回顧#正名". 老醫之家.
- ↑ 9.0 9.1 蔣為文 (2013-11-24). "台語不是閩南語". 大樹跤放送台.
- ↑ 10.0 10.1 林曉雲、洪瑞琴 (2009-07-28). "台語被稱閩南語 學者明抗議教部" (電子報). 自由時報 (ēng 中文). 台北市: 自由時報. 2015-04-19 khòaⁿ--ê.
- ↑ 11.0 11.1 邱燕玲、林曉雲、黃文鍠 (2011年5月24日). "社團痛批/馬政府去臺灣化 台語改稱閩南語". 自由時報. 自由電子報.
- ↑ 洪惟仁 (1988-03-31). "談鶴佬語的正字與語源". 臺灣風物. 38 (1).
- ↑ 吳守禮 (2003-04-02). "一百年來的臺灣話研究回顧#正名". 老醫之家.
- ↑ "請回歸學術專業的理性討論--談九年一貫課程大綱閩南語課程調整之必要連署書". 台灣羅馬字協會. 2008.
-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中華民國 教育部. 2014-02-13檢索 khòaⁿ--ê.
- ↑ 採用「臺灣閩南語」(指相對於福建的「閩南語」)這個名稱的文獻,包括曹逄甫、蔡美慧(1995);董忠司(2001);侯俊榮(1901);以及臧汀生(1989)等。相關文獻在中國上對於臺灣話的其他稱呼有時包括「臺閩語」(曹逢甫2000)、「福臺語」(余伯泉等2003)。
- ↑ 台語改成閩南語 本土社團籲正名,楊宗興綜合報導,新頭殼newtalk,2011-05-23
- ↑ 閩語涉歧視 本土社團抗議,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台灣立報,2009-07-29
- ↑ "「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 函". 2009-07-31. 2014-11-24 khòaⁿ--ê.
- ↑ 蔣為文 (2012-07). "是「台語」kap「咱人話」,m̄是「閩南話」!". 台文通訊BONG報2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