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chān:臺北市

(Tùi 臺北市 choán--lâi)


臺北市
—  直轄市  —

臺北市个旗仔
旗仔
臺北市个印仔
印仔
个位置
个位置
經緯度: 25°2′N 121°38′E / 25.033°N 121.633°E / 25.033; 121.633
國家  中華民國
政府
 - 市場 蔣萬安
面積
 - 攏總 271.7997 km2
 - 水面 2.7 km2
人口 (2024年9月)
 - 攏總 2,498,210儂
 - 密度 9,191.36/km2
時區 CST (UTC+8)
網站 taipei.gov.tw

臺北市,一般號做臺北,簡寫,是中華民國个首都,嘛是臺灣北部个一个直轄市。臺北是臺灣个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學術研究等領域个發展中心。臺北位佇臺灣北部臺北盆地,予新北市包圍,是臺北都會區抑是規个北臺灣个中心城市。全市劃分做12个,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265萬,佇臺灣各都市排佇第4,人口密度第1。

臺北都會个發展歷史上早會當堆溯到清領時代尾期个1876年臺北府成立,以及1884年臺北城建立。日本時代中期个1920年州轄市設立是臺北正式建市个開端。1945年,中華民國時代開始,臺北成做臺灣省省轄市省會。自1949年底國民政府遷臺了後,臺北成做中央政府个所在地。1967年升格成做直轄市。

做為19世紀後期以來个臺灣行政中心,臺北是臺灣近代歷史資料个發展舞臺。以臺北市做中心个臺北都會區有704萬人口,是臺灣上大个都會區。另外,臺北市定定和新北市合稱「雙北」。若照生活圈規劃,臺北市、新北市、佮基隆市攏屬於大臺北首都生活圈,實施區域聯合治理。臺北佇全球化佮世界城市網路(GaWC)發表个世界級城市名冊中予人 (hőng)定義做Alpha級別个國際城市,綜合評比是世界第26位;佇美國A.T. Kearney个全球城市調查中予人 (hőng)列做世界第33大商業金融都市。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臺北个歷史
 
荷蘭儂畫个大臺北古地圖

17世紀

siu-kái

根據記載,臺北上早是平埔族Ketagalan族生活个所在。對17世紀初西班牙統治時代開始,到荷蘭統治時代清領初期,遮攏去予統治者看做是化外之地,並無大規模个開發。

清領時代

siu-kái

1709年,泉州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合股成立陳賴章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成做臺北盆地開墾活動个開端。1723年,巡臺御史吳達禮報請朝廷增設淡水廳,管轄大甲溪以北个所在。對遮開始,台北正式納入漢人个行政體系,毋過彼當陣个政治佮經濟中心是佇臺南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个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旺起來,艋舺 (taⁿ)萬華區)佮大稻埕 (taⁿ)大同區)前後成做重要个貿易基點。臺灣个經濟中心漸漸往北徙動。後來清國官方決定佇艋舺佮大稻埕中間个田地興建臺北城做為行政中心,1884年完工。1885年,福建臺灣省設立,劉銘傳成做第一任巡府,開始建設大稻埕去雞籠新竹鐵枝路,加強郵電佮道路等基礎建設。然後閣共臺灣巡府衙門布政使司衙門設佇城內( (taⁿ)中山堂个位置),臺北个都市雛形到遮已經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府卲友濂正式共省會橋仔頭(閣號做橋 (chu)圖, (taⁿ)臺中市南區)徙去臺北,奠定臺北到 (taⁿ)做為臺灣政治佮經濟中心个地位。

日本時代

siu-kái
 
臺北州廳舍
 
臺灣總督府建築佇1945年予美軍空襲摧毀

1895年,大清帝國佇甲午戰爭戰敗,然後共臺灣割讓予日本。臺北佇日本時代原在是日本當局統治臺灣个政治中心。日本時代初期共原來个2座衙門做為臺灣總督府,直到1919年總督府新廳舍( (taⁿ)總統府)完工為止。1990年開始,日本政府拆除臺北城牆佮西門,佇原地建設4條三線車路,興建水道水下水道系統。日本儂共原臺北城內區域做為中樞政府廳舍个集中地,以及在臺灣日本儂个商業地帶。然後分階段進行市區改正計劃,街仔路佮建築物个風貌較西化,另外嘛興建公園佮其它公共建築,臺北漸漸有現代都市个型態。對遮開始,臺北沓沓仔對中國傳統模式,轉變做中西混合个現代化城市佈局佮運作模式,尤其日治時代中央政府所在个官廳集中區个現代化建設對今旦日个臺北城市面貌影響上深

戰後時代

siu-kái
 
信義計劃區是即馬臺北都會區个中心商業區
 
西門町商圈

1945年9月,臺灣進入戰後國民政府統治時代。1945年11月初1,設做省轄市。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退守臺灣了後,對12月初10起,共中央政府所在地設立佇臺北市。綴中華民國政府徙來臺灣个200萬中華民國國軍佮中國各省民眾,以及1960年代濟濟對中南部北上求學佮工作个風潮,致使臺北市个人口快速增加、市民个結構趨向多元化。過去佇美援个挹注下,逐步進行道路、住宅社區、學校等公共設施个新建工程。城市開發原本集中佇建國南北路西爿个三市街舊市區,對1960年代尾期開始,漸漸向東爿个大塊田地去拓展。1967年7月初1,臺北市升格做直轄市,隔年閣共原屬臺北縣 (taⁿ)新北市)个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鎮景美鎮猶閣有原屬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士林鎮納入轄區。

1970年代到1980年代以後,臺灣經濟快速成長,臺北市邁入都市開發个高度發展期,商業中心嘛開始漸漸東徙到臺北東區,三市街所在个西區相對出現發展衰退个態勢。佇高度發展之下,嚴重个交通問題嘛綴咧來。直到1990年代,臺北市區个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臺北捷運快速道路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陸續完工了後,才紓解交通上个壓力。

臺北市政府臺北市議會个搬徙佮進駐,東區个信義計畫區快速發展成做臺北个中心商業區;西區个西門町大稻埕等聚落嘛開始進行更新計劃。21世紀後,臺北市陸續主辦2009年夏季Deaflympics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2011年世界設計大會2017年夏季Universiade等大型國際活動;閣加上捌做為世界第一大樓个臺北101完工,攏增加臺北市个國際能見度。根據美國A.T. Kearney公佈个2014年世界前84大城市排行,照商業影響、人才、資訊交流、文化佮革新能力等五項行為,臺北市排第40名(上好个排名是2008年的34名)。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臺北个地理

今旦日个臺北市包含12个區。面積有271.7997平方公里,人口差不多有248萬儂。臺北都會區(包含臺北市外圍个新北市基隆市)个面積有2,457.1253平方公里,人口大約684萬儂。

(人口資料:2022年12月)

行政區

siu-kái

城市規劃

siu-kái

臺北城

siu-kái

日本時代

siu-kái

市政組織

siu-kái

選舉佮集會遊行

siu-kái

商業活動

siu-kái

勞動力狀況

siu-kái
 

Wikimedia Commons téng ê siong-koan tóng-àn: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