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ōng-chiá:Sdf/Tâi-pak Chia̍t-ūn

臺北捷運
Taipei Metro
臺北捷運系統識別標誌
臺北捷運系統識別標誌
Ki-pún chu-sìn
Só͘-chāi  Tiong-hôa Bîn-kok
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chù 1]
Ūn-su hong-sek 大眾捷運系統機場聯絡軌道系統
Lō͘-sòaⁿ sò͘ 5條主線、2條支線
Chhia-chām sò͘ 117
Daily ridership 1,969,628人次(2014年第4季)[1]
Annual ridership 679,506,401人次(2014年)[2]
Tiong-sim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8巷7號
Bāng-chām www.metro.taipei
Êng-ūn
Khai-sí êng-ūn 1996年3月28日(28nî 225kang )
Beh khai-sí êng-ūn 06:00
Kiat-sok êng-ūn 末班車00:00,約01:00收班
Êng-ūn-chiá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Chhia ê tn̂g-tō͘ 高運量主線2組6節、支線1組3節
文湖線:2組4節
環狀線:1組4節
Headway 3至7分鐘,深夜12至15分鐘
Ki-su̍t
Hē-thóng tn̂g-tō͘ 總長度:136.6公里[chù 2]
營運長度:131.2公里(世界第25名
Kúi-tō sò͘ 5條
Kúi-tō piau-chún 高運量路線:1 435 mm標準軌
Siōng-kài sió khiok-soàⁿ poàⁿ-kèng 高運量路線:200公尺
文湖線:30公尺
Electrification 第三軌供電(750伏特直流電
Pêng-kin sok-tō͘ 高運量路線:35公里/小時
文湖線:34公里/小時
Siōng kín sok-tō͘ 高運量路線:80公里/小時
文湖線:70公里/小時
Lō͘-sòaⁿ-tô͘

參見:臺北捷運路線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chù 3]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為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解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壅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和機能,促進臺北市中心和周邊衛星市鎮繁榮發展[3]。其營運單位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則另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自1996年開始營運以來,目前共有5條主要路線[chù 4],與2條單站支線,路線里程136.6公里,營運里程131.2公里,營運車站共117站[4],服務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chù 1],乃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3]。其亦為國際地鐵聯盟的成員之一。

1968年6月28日,交通部曾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5]。但當時因所需經費龐大且需求並不迫切而未執行。1970年代,由於臺灣經濟持續發展,臺北都會區交通量亦日漸龐大。為解決交通之堵塞,臺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就此啟動[6]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chù 5]初步規劃了U1、U2、U3、S1和S2等五條路線,為臺北最早的捷運規劃[7]。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和中華顧問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其中BMTC的部分工程師曾參與設計香港地鐵的路線,故參考香港的同月台平行轉乘設計,將市區內的路線修正為L型交會;此外也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這些是和初步規劃最大的不同點[7]

1982年,臺北市政府委託交通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隸屬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1號線和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的規劃[7]

初期路網

siu-kái
 
行政院於1986年核定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
 
文湖線南京復興站,可轉乘位於地下的松山新店線
 
台北車站為路網中最重要的轉乘站,圖為旅客在台北車站的穿堂層轉乘情景。
 
捷運交九行控中心席位示意圖(於納莉風災後重新建置)。

1985年3月1日,經建會與臺北捷運顧問工程司(TTC)[chù 6]簽約,進行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綜合研究。除了根據BMTC的路網修正外,也將臺北市的中運量1號線納入路網。1986年,行政院核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所通過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此方案即第一版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把淡水線和新店線相接為紅線,同時也列入了今日的中和線、板橋到松山的藍線[chù 7]、木柵線[chù 8][6]

1986年6月27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8],除了準備進行捷運興建工作外,也逐步修正路線。1987年2月23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簡稱臺北市捷運局)正式成立[8],建議把藍線延到南港、木柵線改成現在的走法、將淡水線和新店線及中和線分開、增加維修軌,就成了第二版“初期路網”,走回原本BMTC的規劃方式。1990年代初才加入內湖線和土城線,初期路網到此才正式計畫完[6]。此路網的特色是由數個L型路線環環相扣,在市中心區格狀路網有12處轉乘站,旅客可以多元選擇適宜轉乘車站到達目的地。除了中和新蘆線往來文湖線外,其餘各路線最多1次轉乘,都可以跨路線到達目的地。

六線齊發

siu-kái

1988年7月22日,臺北捷運首項工程——北投機廠舉行開工典禮[8][9]。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外,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號稱「六線齊發」[10]。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成為初期路網中最晚動工的路線,最後也由捷運工程局改為中期路網區間[11]

臺北捷運興建期間傳出許多負面消息,其中木柵線可以說是最飽受爭議的路線。除了土建工程出現瑕疵外,試車時更問題不斷,最甚者為1993年試車時發生2次的火燒車事件[12]。負責文山線機電工程的馬特拉公司也成為眾矢之的。由於合約問題,在1993年的商務仲裁判斷下,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須賠償馬特拉16億4千萬元[6]。以上種種都使得臺北捷運成為當時政治人物的爭辯話題,與臺北市民所詬病的對象,甚至傳出拆除臺北捷運的聲浪[13]。除此以外,捷運局內部的弊端、經費透支問題和6條線同時興建所造成的沉重交通衝擊,也是當時爭論的焦點[6]

筷子路網

siu-kái

1996年3月28日,不斷延後通車日期的木柵線通車,成為臺北捷運第一條(也是臺灣首條)通車的路線。後來捷運公司為紀念此事,將3月28日定為臺北捷運的週年紀念日。[14]

1997年3月28日,淡水線淡水站中山站新北投支線通車;同年12月25日淡水線通車至台北車站[15]。由於東西向的南港線較晚完工通車,木柵線和淡水線2條南北向的路線兩兩獨立,無法透過捷運轉乘,因此當時的系統被戲稱為「筷子路網」[16]。相關單位一度有意讓南港線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站段先行通車,考量只能在單側軌道營運之情況下,另一側軌道持續施工,原本的計畫通車時程可能將因此延後長達1年,而且乘客安全是最大的顧慮,相關捷運營運規定也無法完全符合,最後仍決定採用公車接駁[16]。市政府於1997年12月26日闢駛捷運免費接駁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營運,行駛於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之間[16]。1998年5月5日因限於經費等問題,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之前停駛[16]

1998年12月24日淡水線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站段、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及中和線完工通車,此時中和線暫與新店線和淡水線直通營運,直到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完工通車。1999年11月11日新店線南段通車,此時淡水站-南勢角站行駛模式變更為淡水站-新店站北投站-南勢角站。

雙十路網

siu-kái

1999年12月24日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後,與其他已經通車的路線共同構成狀似「卄」字的路網,即為「雙十路網」[15]。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也因此成為最重要的轉乘站。自1997年3月28日淡水線通車後,與木柵線形成同為捷運卻互不相連的的獨立路線,此種情形至此才結束。2000年8月31日板南線部分延伸區間(龍山寺站-新埔站)、小南門線通車;同年12月30日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至此初期路網完工。

擴建工程

siu-kái

2004年9月29日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從小碧潭站搭乘捷運5分鐘即可抵達七張站轉乘新店線,讓捷運路網延長1.9公里,營運總長度增為69.1公里。[17]。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橋線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線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線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8]。2008年12月25日南港線東延段南港站通車,臺北捷運的營運長度增加1.4公里,營運總長度為75.8公里[19]

二期路網

siu-kái

二期路網最早與初期路網皆由BMTC一同規劃,但是因為所需經費龐大,因此先行核定興建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板橋線和木柵線等初期路網路線。在2000年初期路網大致完工後,二期路網工程開始進行,包括新莊線、蘆洲線、內湖線、南港線東延段、信義線和松山線等。

2009年7月4日,內湖線完工,原木柵線在營運超過13年後自中山國中站連接內湖線延伸至南港展覽館站,並且全面更新為龐巴迪系統,全線作為木柵內湖線[20]。同年10月8日該線名稱正式更名為文湖線(文山內湖線)[21]

2010年11月3日,新莊線臺北市段(大橋頭站-忠孝新生站)連接蘆洲線正式通車,成為第一條跨越淡水河的捷運線[22],臺北捷運亦從軌道運輸標竿聯盟[23]地鐵系統提升到每年運量5億人次以上水準的國際地鐵聯盟[24][22]

2011年2月27日,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25][26]

2012年1月5日,新莊線大橋頭站輔大站段通車營運,在臺北市與蘆洲線共線,合稱新蘆線。

路線整併

siu-kái

2012年9月30日,新莊線忠孝新生站-古亭站段及東門站正式通車;開通近14年的中和線不再經新店線連通至淡水線,改銜接新蘆線,統稱為中和新蘆線。中和線班次因此增密一倍,而原北投站-南勢角站營運模式則改為北投站-台電大樓站。隔年6月29日,新莊線輔大站延伸營運到迴龍站,捷運新莊線車站全數通車[27][28],此時中和新蘆線僅餘新莊機廠尚未完工。

2013年11月24日,信義線中正紀念堂站-象山站完工。為維持淡水站-新店站路線不受影響,信義線、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線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線,三者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還有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7]

2014年11月15日,由西門站延續至松山站的松山線完工,串連同為綠線的新店線;而淡水線全線亦改行同為紅線的信義線,直通超過15年的淡水線與新店線不再連通行駛。臺北市中心路線初步完工,只剩下信義線東延段1站未通車,形成三縱三橫的格狀路網;五大路線回歸原路網設計,並經臺北捷運公司正名及加註編號。

2015年7月6日,土城線永寧站延伸至頂埔站完工通車,板南線至此全線完工通車。五大路線中僅剩遠期路網中仍有延伸案的淡水信義線尚未全線通車。另外,伴隨頂埔站通車,捷運公司亦在官網公布除文湖線以外的四條高運量路線時刻表,並開發Android與iOS專用的APP供民眾使用。

後續路網

siu-kái

2013年3月,中正紀念堂站開始為容納萬大線車站而進行改建工程;隨著該年底萬大線的土建工程正式動工,標誌了臺北捷運後期路網工程的啟動。

 
2015年7月6日起的營運模式。
路線 區間 長度(公里) 現況 系統 機廠
width=20 rowspan=2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align=center|1 文湖線 內湖線 南港展覽館中山國中 14.8 25.7 已通車 中運量 內湖機廠
木柵機廠
文山線 中山國中-動物園 10.9
width=20 rowspan=3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align=center|2 淡水信義線 淡水線 淡水中正紀念堂 23.2 32.3 已通車 高運量 北投機廠
信義線 中正紀念堂-象山 7.9
象山-中坡 設計中
width=20 rowspan=1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新北投支線 北投新北投 1.2 已通車
width=20 rowspan=3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align=center|3 松山新店線 松山線 松山西門 8.5 21.3 已通車 高運量 新店機廠
小南門線 西門-中正紀念堂 1.6
新店線 中正紀念堂-新店 9.3
width=20 rowspan=1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小碧潭支線 七張小碧潭 1.9
width=20 rowspan=3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align=center|4 中和新蘆線 中和線 古亭南勢角 5.4 31.5 已通車 高運量 新莊機廠
蘆洲機廠
中和機廠
新莊線 迴龍-古亭 19.7
蘆洲線 蘆洲大橋頭 6.4
width=20 rowspan=3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align=center|5 板南線 南港線 南港展覽館-西門 13.5 28.2 已通車 高運量 南港機廠
土城機廠
板橋線 西門 -府中 7.1
土城線 府中-頂埔 7.6
width=20 rowspan=4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環狀線 南北線 秀朗橋劍南路 16.5 52.4 尚未興建 中運量 南機廠
北機廠
東機廠
北環段 劍南路-新北產業園區 14.9
第一階段 新北產業園區-大坪林 15.4 興建中
南環段 大坪林-動物園 5.6 尚未興建
width=20 rowspan=3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萬大線 第一階段 中正紀念堂-四十張 8.8 22.8 興建中 中運量 金城機廠
第二階段 四十張-迴龍 13.3 尚未興建
機廠支線 四十張-外員山 0.7 興建中
width=20 rowspan=2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三鶯線 第一階段 頂埔鳳鳴國中 14.3 18.2 招標中 中運量 三峽機廠
第二階段 鳳鳴國中-大湳 3.9
width=20 rowspan=2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民生汐止線 第一階段 汐止-舊宗 10.5 19.6 尚未興建 中運量 汐止機廠
第二階段 舊宗-大稻埕 6.9
width=20 rowspan=1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東湖支線 社-{后}-下-內溝 2.2
width=20 rowspan=2 bgcolor=Pang-bô͘:臺北捷運色彩| 社子線 東西線 頂福州-天母 7.5 16.6 尚未興建 輕軌 主機廠
次機廠
南北線 大橋頭-嗄嘮別 9.1

營運中路線

siu-kái

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和板南線等五條主線,以及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等兩條支線。

興建中路線

siu-kái

目前興建中的路線有信義線東延段、環狀線第一階段及萬大線第一階段等三處路線。

規劃中路線

siu-kái

Pang-bô͘:Attached KML

 
規劃中的臺北捷運路線。

臺北捷運尚有多條規劃中的路線,通往都會區各地。全部路線完工後,路網總長度將達到270公里,預計每日可運送360萬人[31]。目前規劃中路線皆預定採用中運量系統或獨立路權的輕軌系統。包括: 萬大線第二階段線[31]、南北線、環狀線北環段、南環段[32]、三鶯線、民生汐止線、東湖支線、社子輕軌等[33]

路網構成

siu-kái

第一階段路網

siu-kái

第一階段路網由文湖線、淡水線、新北投支線、中和線、新店線、南港線、板橋線、小南門線、小碧潭支線和土城線組成,行經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新北市淡水區永和區中和區新店區板橋區土城區等6個行政區。

第二階段路網

siu-kái

第二階段路網由南港線東延段、蘆洲線、新莊線、信義線、土城線延伸頂埔段和松山線,以及環狀線的第一階段組成,行經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新北市原有的6個行政區加上三重區蘆洲區新莊區泰山區等4個行政區,以及桃園市龜山區

第三階段路網

siu-kái

第三階段路網由信義線東延段、萬大樹林線、民生汐止線、東湖支線、三鶯線、南北線東環段、環狀線北環段和南環段、以及社東與社南線組成,行經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新北市原有的10個行政區加上汐止區樹林區三峽區鶯歌區五股區等5個行政區,以及桃園市的龜山區八德區2個行政區[4][34]

而目前已經通車路線所行經的行政區,除了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新北市的淡水區、永和區、中和區、新店區、板橋區、土城區、三重區、蘆洲區、新莊區和泰山區等10個行政區之外,還有桃園市的龜山區,總共為23個行政區。

第一階段路網行經行政區
城市 行政區
臺北市
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萬華區信義區士林區北投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
新北市
淡水區永和區中和區新店區板橋區土城區
第二階段路網行經行政區
城市 行政區
臺北市
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萬華區信義區士林區北投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
新北市
淡水區永和區中和區新店區板橋區土城區三重區蘆洲區新莊區泰山區
桃園市
龜山區
第三階段路網行經行政區
城市 行政區
臺北市
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萬華區信義區士林區北投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
新北市
淡水區永和區中和區新店區板橋區土城區三重區蘆洲區新莊區泰山區汐止區樹林區三峽區鶯歌區五股區
桃園市
龜山區八德區

路線命名

siu-kái

路線命名的部份,在規劃時期,連站名尚未命名時,多以路線識別色來命名,如紅線、棕線等。到初期路網興建結束並開始營運後,由於路線尚未全線通車,故改以路線區間所主要提供通勤服務的地域的名稱套用至路線名稱。現在,以地區套用路線的名稱已經為臺北捷運系統的慣例以及被大眾所習慣。所以,即使全線通車的路線還是以地名為路線名,如已經全線通車的捷運棕線稱為「文湖線」,而非如同高雄捷運以紅、橘線般命名之,惟文書上可自行於括號內補充說明,例如:文湖線(棕線)[35]。隨著捷運松山線已正式通車營運,臺北市政府捷運局宣佈營運模式改變,不再有不同顏色路線跨線行駛的情形,而路線名稱和路線編號也於松山線通車前夕的2014年10月11日正式公布[36]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台北捷運車站列表
臺北捷運短片。

目前臺北捷運共有117個車站,其中16個是換乘車站,由於交會的各路線月台相互獨立,捷運公司和捷運局統計時,將台北車站、忠孝復興、民權西路、忠孝新生、大安、南港展覽館、中山、松江南京和南京復興等9個非平行轉乘站的各路線月台視為多個車站,因此官方資料多為117站;若不分開計算則為108站[4]

 
北投站是臺北捷運站內唯一採混合式月台的例子。
 
中正紀念堂站上、下樓層的島式疊式月台

月台設計採用側式月台島式月台側疊式月台島式疊式月台混合式月台等5種型式。各站月台長度,文湖線均有6節中運量膠輪系統車廂長,不過目前僅使用4節中運量膠輪系統車廂長的空間。至於高運量路線各站皆有6節高運量車廂長,僅小碧潭站為3節高運量車廂長。

月台門

siu-kái

臺北捷運公司實際上並未就各種型式的月台門作出特別的稱呼,僅有將營運後加裝的月台門形式稱為半高式月台門,本文參考香港鐵路的稱呼將月台門區分為「月台幕門(全高式月台門)」和「月台閘門(半高式月台門)」。臺北捷運初期路網只有木柵線(今文山線)配合馬特拉全自動運行系統全線設置月台幕門,但高運量系統全未裝設月台幕門或月台閘門,高運量系統最後一座通車時沒有裝設月台門的車站是2008年底的板南線南港站。在國際上,地鐵系統裝設月台門已經成為標準設施,為了顧及乘客安全(通車18年來已經發生將近80起跳軌事件[37],案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臺北捷運公司表示會加派人員在沒有月台門的車站加強巡邏。由於每次跳軌事件均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臺北捷運公司已經編列預算,從2006年起開始逐步增設月台門[38][39],在2018年完成所有沒有月台門的車站全數加裝半高式月台門以防止乘客跳軌或意外落軌[39][40]

全高式月台門

siu-kái

早在1996年,第一條通車的木柵線(今文湖線)全線均有裝設全高式月台門,月台門於列車抵達後和離去前,與車門同步打開和關閉。因應未來日益增加的乘客量及月台和行車安全,二期路網規劃之初即將所有路線月台都預先裝設全高式月台門,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路線與區間如下:

規劃中的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和西環段及南北線和萬大線、三鶯線、民生汐止線和社子輕軌等三期路網與未來新建車站也都全面設置全高式月台門[41][42][43]

半高式月台門

siu-kái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半高式月台門 § 臺北捷運

由於初期路網僅在月台兩端點設月台端點閘門,禁止與阻隔乘客進入,然後以全球首創的紅外線越線偵測作為月台軌道侵入預警系統的防護替代。但隨著跳軌事件和偶發意外頻傳、軌道交通無形中承載龐大輸運壓力,基於人身和行車安全的考量,所以先就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等重要交會轉乘樞紐或旅運量較大者開始著手架設1.45公尺高的月台閘門,未料到影響到月台廣告燈箱的視線,後來因應廣告代理商要求調整燈箱高度,之後加裝的月台閘門都是1.4公尺高。同時,為營運中的路線裝設閘門,還得受限於只能利用收班後的3個半小時來施工進行,以及軌道維護、新路線和列車測試等作業因素,所以無法如外界期盼一次到位[37]。但臺北捷運公司表示,現有營運中的107座月台有64座已經裝設月台幕門或月台閘門,剩餘的45座車站將分期逐步、全面建置月台門。初階路網全面增設月台門的經費預算,已經獲臺北市議會通過[41][42][44]

車站命名

siu-kái

臺北捷運各車站命名規則和流程,依據《臺北市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捷運車站命名更名或車站站名加註名稱作業要點》[45],多參考車站所在地的現有地名、街道或附近的特殊名勝古蹟,或參考車站所在地具明顯目標的公共建築物名稱命名[46]。在中文站名的譯音方面,臺北捷運通車時,原採用威妥瑪拼音,而淡水站則參考西方各國在清代以來音譯的名稱「Tamshui」[47],寫作「Tamshui」;後來,臺北市政府以地方自治權限,決定改採用漢語拼音[48](當時中央的標準是通用拼音),共花費約700萬元新臺幣將各站名拼音進行更改,如前面提過的淡水改為「Danshui」並長期使用之,但臺北的英譯依中央規定,因已為國際所通用,仍要拼成「Taipei」而非漢語拼音的「Taibei」;另外臺北縣(今新北市)當時採用通用拼音,因此部份位於臺北縣境內的站名會附註通用拼音的拼法,因2009年中華民國政府改以漢語拼音為標準英譯,臺北縣同時跟進,故原加註之通用拼音大多都已經去除[49][50]。2011年7月起,因應以深具歷史傳統為由而通過的恢復歷史慣用譯名規定,將淡水恢復譯音為「Tamsui」[51][52]

臺北捷運車站的中文名稱,字數介於2至6字不等,目前有雙站名的站是台北101/世貿站。命名的主要原則[53],以所在地現有地名、街道、名勝、古蹟為主[chù 11];或所在地為人所熟知的新、舊地名[chù 12];或所在地附近的地標或景點[chù 13];或所在地附近的學校[chù 14];少數具有特殊意義[chù 15]。因應臺北縣升格新北市,其下轄的縣轄市也改制為「區」的情況,「新店市公所站」(Xindian City Hall Station / Xindian City Office Station)更名為「新店區公所站」(Xindian District Office Station)。松山線通車後,為了不讓南京東路上的捷運站造成混淆,將「南京東路站」(Nangjing East Road Station)更名為「南京復興站」(Nanjing Fuxing Station),因此新店區公所站和南京復興站為營運後,唯二中英文站名均變更的臺北捷運車站。而部分車站雖在規劃或施工階段即已經取好名稱,但仍在正式營運前變更站名。已經營運的車站中包括紅樹林站[chù 16]、明德站[chù 17]、亞東醫院站[chù 18]、大橋頭站[chù 19]、南港軟體園區站[chù 20]、南港展覽館站[chù 21]、信義安和站[chù 22]、台北101/世貿站[chù 23]、台北小巨蛋站[chù 24]、南京復興站[chù 25]

站名加註

siu-kái

部份車站站名為尊重民意,或是車站出入口用地由機關學校提供,於站名後方以括號加註的方式標示別名(即俗稱的副站名)。以括號加註的方式唯一的例外是迴龍站,有別於其他站,是用斜線加註的。截至目前計有:文湖線的大直站(實踐大學)、劍南路站(美麗華)、西湖站(德明科大)、文德站(碧湖公園);淡水信義線的石牌站(榮總)、雙連站(馬偕紀念醫院);松山新店線的新店站碧潭)、公館站(臺灣大學),以及小碧潭支線的小碧潭站(新店高中);中和新蘆線的新莊站(新莊廟街)、頭前庄站(臺北醫院)、菜寮站(新北市立醫院)、蘆洲站(蘆洲李宅)、三民高中站(空中大學)、大橋頭站(大橋國小)、中山國小站(晴光商圈)、忠孝新生站(臺北科大)、迴龍站/樂生;板南線的忠孝新生站(臺北科大)、府中站(林家花園[46]、後山埤站(五分埔商圈)和龍山寺站(艋舺商圈) 等21個車站加註標示。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臺北捷運列車
 
臺北捷運中運量電聯車VAL256型。
 
龐巴迪製電聯車行駛於內湖線
 
臺北捷運高運量371型列車。

臺北捷運列車皆為動力分散式電聯車,以第三軌供電(750伏特直流電)方式推進[54],並搭載列車自動運行裝置,可以在無人駕駛(有時有司機監控)下自動開停車和自動開關門。當駕駛室有司機的時候,可以由司機負責開門和關門,關門後按下啟動按鈕,列車便自動開車,並根據訊號系統的指示來行車,到達停車站時自動停車。

中運量

siu-kái

中運量系統的部份,文湖線列車使用膠輪系統,行駛於中運量膠輪系統專用軌道。環狀線列車採用鋼輪鋼軌系統,軌距採用標準軌。

膠輪系統

siu-kái

初期採用由法國馬特拉設計和製造之VAL256電聯車、機電、號誌系統[55]。然而1997年馬特拉和捷運局發生合約糾紛後,已經將技術人員全數撤離,不再提供維修服務;而目前其交通運輸部門已經被德國西門子公司併購,維修服務即由西門子提供[56]。自2009年7月4日起中運量列車開始使用加拿大龐巴迪運輸INNOVIA APM 256型電聯車CITYFLO 650機電、號誌系統[55]。列車編製為2輛1對,2對共4輛為1列。採用自動駕駛,由電腦控制,列車不配置駕駛員。

鋼輪鋼軌系統

siu-kái

環狀線為義大利安薩爾多得標,採用開放式無線傳輸系統,不同廠商皆可相容。使用哥本哈根地鐵採用的無人駕駛捷運系統,每節電聯車內部也能互通。電聯車有專門給嬰兒車、輪椅行走的無障礙空間車道,部分車廂考慮設置折疊座椅,讓車廂空間能因應尖峰、離峰時間有多樣化利用[57]。環狀線採鋼輪鋼軌系統,車輛尺寸為17公尺×2.65公尺×3.6公尺(長×寬×高),列車總長度約6公尺,每列車4節車廂,總計採購17列電聯車,每列車可載650名旅客,各節車廂間有設置車間走道連通以利乘客通行。車輛最大營運速度80公里,最小班距90秒,採第三軌750VDC導電軌供電,列車推進系統具備再生電力煞車之功能[58]

高運量

siu-kái

高運量系統部份,列車使用鋼輪,行駛於標準軌距的鋼軌軌道上。目前臺北捷運的高運量列車有5種型式:301型371型381型日本川崎重工製造(301型名義上的製造商為川崎重工在美國子公司——美國鐵路聯合機車集團(URC),但列車內的製造商銘板為川崎重工和URC並列);321型341型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

 
臺北捷運高運量381型列車。

列車編製為3輛1組,2組共6輛為1列;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的列車是單組3輛1列。2支線在營運初期均是使用6節車廂編組列車運行,新北投支線由於運量和噪音問題後來即改為3輛;小碧潭支線由於配合月台本身設計就是以3節車廂模式載客,直到3節編組列車採購並上線營運之前,先用6節編組列車的前3節載客。雖然使用列車自動運行系統(ATO),但仍配置有駕駛員(通常為1名)[chù 31]Pang-bô͘:Video

營運與服務

siu-kái

基本設施

siu-kái

臺北捷運各車站均設有詢問處,詢問處設於各站的穿堂層區,負責一般諮詢、販售各類單程票、一日票、TAIPEI PASS、記名式晶片悠遊卡,以及處理押金式悠遊卡退卡與其他旅客事務等。詢問處均備有公共區總監控系統和控制中心聯繫,兼具維持車站系統和乘客安全的功能[41]

臺北捷運設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導盲磚、無障礙驗票閘門、電梯和車廂內的輪椅專用區等。候車月台並設有夜間婦女候車區,保障夜歸婦女搭乘捷運的安全[59]。其他如電扶梯等設備均廣泛設置於每座車站,以連絡出入口、穿堂層和月台,並曾經參考外國地鐵宣傳左行走右站立的搭乘習慣,方便有特殊需求的乘客快速通過。部分車站的升降設備也陸續分批汰換,升降機由原本的油壓牽引式電梯,改成無機房式牽引電梯。電扶梯方面,也增設節電裝置,一段時間無人搭乘時,自動進入怠速運轉狀態,直到偵測人員搭乘時再恢復正常運轉。

臺北捷運各車站月台皆設有LED顯示器電漿電視,顯示列車預計到站時間。中和新蘆線、信義線和松山線除上述設施外,新增了電子看板,透過LED箭頭燈號顯示相鄰車站的列車行駛概況。通訊方面,各車站均提供付費式無線寬頻網路Wifly和免費無線上網TPE-Free,地下車站和路線內也設有行動電話基地台[42]

營運措施

siu-kái

初期商業活動因車站內完全設為禁食區,所以木柵線(今文湖線)各車站原本僅設一般書局報攤等報章雜誌類小型商店。後來由於禁食區範圍縮小至付費區內,因此目前許多車站的非付費區得以設置各種類型的商店,部份車站週邊甚至設有地下街或商場,提供多元的商業活動。

車站和列車內全區禁止吸菸,禁食區(黃線內)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檳榔,並且禁止旅客從事商業行為(例如於買賣任一方位於付費區時,進行網路拍賣商品當面交付的行為),違者會被依大眾捷運法處以1,500元新臺幣以上、7,500元新臺幣以下罰鍰[60]

此外,自2004年起,陸續開放假日可攜帶腳踏車於指定車站進出搭乘捷運,開放路線為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小碧潭支線和新北投支線,不開放文湖線。目前假日開放腳踏車進出的車站已達87個(其中南港展覽館站僅開放板南線月台,不得進入文湖線)[61]。另外,淡水站和台北車站因人潮眾多、車站空間等因素則不開放自行車進出,其餘車站均開放自行車進出。若須在「淡水信義線」和「板南線」間轉乘,可利用松山新店線或中和新蘆線轉乘,不得於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站、南京復興站和大安站下車或轉乘[42]

為了視障旅客需求,於2012年4月起捷運忠孝復興站文湖線和板南線月台新增視障優先椅,提供候車或等候導引服務[62][27]

 
西門地下街西門智慧圖書館

目前與捷運車站連結並屬於捷運線(站)共構附屬的地下街、商場包括:

廣播系統

siu-kái
車站與列車的廣播

列車上具有預錄廣播系統,透過預錄廣播播報站名,而一般宣導廣播和緊急資訊,使用車側目的顯示器、到站顯示器和路線識別燈等來提示車廂旅客。當列車準備離站時,車門關閉前會透過月台廣播系統發出列車離站警示音 。由於過去曾有意見認為:原本的警示音聽起來太過尖銳,因此於中和線各站(古亭站除外)試辦以柔和的音樂聲作為警示音的方案。由於兩種警示音各有利弊,儘管其餘路線各站仍沿用原本的警示音,中和線各站的音樂聲警示音依舊保持不變,形成兩種警示音各自存在的現象。然而2015年5月25日起,為了配合「捷運聲音地景計畫」,中和線各站的警示音將與其餘站統一[63]。 根據各語言平等的法令,臺北捷運車站和列車內的廣播從原本木柵線(今文山線)時期僅播放國語英語演變為現今依序播放國語、閩南語客家話和英語的情形,甚至考慮於部份車站增加原住民語廣播,不過尚未付諸實行[chù 32][64]。2011年末,被反應轉乘站的播音過長,故將英文的轉乘提示變更為精簡版本因應。2014年11月15日松山線通車後,中、英文轉乘廣播分別正式簡化為「轉乘5號板南線,請在本站換車。」和「Transfer station for Line 5.」。[65][chù 33]

開門提示音

由於371和381型列車由氣動門改為電動門,開啟時完全靜音,對視障旅客可能造成困擾,因此該廠商在此型列車中加裝了開門提示音功能,以茲識別;而文湖線的列車則是在開門和關門前皆有一陣短促的九拍嘟聲來表示車門的開關(效果同港鐵各線列車採用的關門提示音)。

開門方向語音廣播

為服務視障乘客,提供車門開啟方向指引,臺北捷運公司增加電聯車開門方向語音廣播服務(僅有國語)。全線(包含高運量和中運量)電聯車播音系統在2010年全部更新完成,內容為「左/右側開門」(相對於列車行駛方向)。

月台間隙提示、轉乘站和宣導廣播

列車停靠特定站時(如:淡水線台北車站、關渡站),會在站名中、英文廣播後分別加上「下車時請注意間隙」和「Mind the gap」的警語,或轉乘路線的資訊。行駛站間距離較長時,也會適時播放其他內容之宣導廣播,例如「請發揮愛心,將座位優先禮讓給需要的旅客,謝謝」等。

月台上之列車入站廣播
路線 區間 內容
Pang-bô͘:淡水信義線 淡水站象山站 [chù 34]
  Siông-san Sin-tiàm Sòaⁿ 松山站新店站 [chù 35]
Pang-bô͘:中和新蘆線 大橋頭站南勢角站 [chù 36]
Pang-bô͘:板南線 南港展覽館站亞東醫院站 [chù 37]

2012年1月5日輔大站-大橋頭站段通車後,新蘆線大橋頭站-忠孝新生站重疊區間往輔大、蘆洲方向月台會以廣播(僅有國語)提醒乘客「○月台列車往○○」(若進站列車不提供載客,則為「○月台列車不載客,請改搭下一班車」),以引導視障旅客搭車,同年9月30日隨東門站通車與中和線貫通後,中和線各站也同步採用。2013年7月31日起淡水線、新店線、板南線的區間車也同步採用[chù 38],同年11月24日起信義線、小南門線[chù 39]也正式採用。2014年起,開始於高運量各站僅有一營運區間的月台採用入站廣播,如中和線古亭等站往南勢角方向、新店線公館以南各站,七張站小碧潭支線的入站廣播也啟用。

為便於辨識,各線上行月台全面採用女聲,下行月台全面採用男聲[27]。以中和新蘆線為例,當聽到「一月台列車往迴龍」,即表示進站列車是往新莊線方向,終點站為迴龍站,如要前往蘆洲線車站,可等候下一班往蘆洲方向列車(屆時將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蘆洲」)。

自動收費設備系統

siu-kái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臺北捷運自動收費設備系統

臺北捷運採用的自動收費設備系統(AFCS),目前平常除團體票和腳踏車搭乘券仍保留紙票以外,其餘均以非接觸式電子票證為主[66]驗票閘門採用門檔式閘門,並有3種不同的寬度供一般旅客、持大型行李的旅客和身障旅客使用。票證使用非接觸式票卡為主,包括各式悠遊卡IC代幣單程票。目前附掛式多卡通驗票閘門已經申請經費裝設並驗收完成,但目前尚未啟用(啟用後可使用一卡通台灣通ETC卡搭乘臺北捷運),也因為領取交通部補助,完成多卡通建置卻不啟用引發爭議[67]。團體票和腳踏車搭乘券則仍為紙票,並使用公務門而非門檔式閘門。人潮眾多時也會販售單程票代用券,此亦為紙票。單程票自動售票機採觸控式螢幕操作,一次最多可販售10枚IC代幣;可使用紙鈔購票[66]

另外也有便利自動化服務設施。悠遊卡加值機可使用現金或金融卡加值,也可開啟聯名信用卡的自動加值功能。悠遊卡單鈔加值機僅部份車站有此設備,其特色是一次僅使用一張紙鈔進行快速加值,也有查詢機可查詢悠遊卡或IC代幣卡片資料。而銀行提供的悠遊卡售卡加值機[chù 40]、兌幣機[chù 41]、兌幣兌鈔機[chù 42]自動提款機供旅客使用[66]

車票與票價

siu-kái

臺北捷運車票有捷運公司所發行的IC代幣單程票、自行車票、團體票、自行車單程票,與悠遊卡公司所發行的悠遊卡。票卡使用方式是將票卡或代幣輕觸感應區,當機器發出嗶嗶聲,並出現通行箭頭時,門檔即會打開讓旅客通行[68]

為站和站之間若存在多種路徑,其票價以最短路徑計費。IC代幣單程票適合搭乘一次之旅客購買,各車站自動售票機販售,但僅限發售當日有效,逾期則作廢[68]。自行車票主要於開放攜帶自行車進出之車站和時段內使用,票證限單人攜帶一輛自行車單程使用,限購票當日使用,出站時由站務人員回收[68],此票證售價80元[chù 43]。一日票於有效期間內可不限次數搭乘捷運系統,每次搭乘限一人啟用且限當日有效,此票証不具加值功能也不退費。版面為台北101大樓。售價新臺幣150元整。老人與身障票自2011年4月1日起,年滿65歲以上老人憑身分證、身心障礙者憑有效期之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至捷運窗口購票,即享有半價優惠。另外,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等4縣市持有社福優待卡乘車直接享有優惠,無需臨櫃購票。

公共藝術

siu-kái

設有公共藝術作品的車站如下列表[69][70],其中中山站、中正紀念堂站、忠孝復興站和台北車站設有藝文廊,部份藝術概念則直接融入車站建築。如南港站便於站內出入口穿堂層、出入口樓梯側、穿堂層公共區通道和月台側牆等處以藝術琺瑯板呈現6幅出自幾米繪本〈地下鐵〉的大型彩色壁畫,凸顯車站特色。

紀念銘板、紀念碑

siu-kái

臺北捷運的車站、線段,都會有紀念路線和車站通車的銘板。以古亭站為例,位於出口一設有古亭站和該段通車的紀念銘板。

此外,在台電大樓站江子翠站車站出口旁設有「潛水夫症勞工紀念碑」,目的是為了紀念由於捷運系統施工不當,而罹患潛水夫症的工人。

路線紀念章

siu-kái

臺北捷運各路線的紀念章,都是以該線文化、觀光為主軸,供遊客作為紀念。紀念章放置在服務台旁桌面上或請詢問台內的員工拿出。

從2015/2/11開始,路線章走入歷史,取代而之的,是每站都有專屬的紀念章。[71]

接駁與轉乘

siu-kái

捷運站外大部分設有名為「捷運○○站」的公車站[chù 44],可轉乘臺北市聯營公車或新北市市區公車。亦闢有如「色N」(色=顏色,N=編號,如藍1、紅13等)等以顏色和編號組合命名的接駁公車系統[72]。使用悠遊卡之旅客於轉乘優惠容許時間(1小時)內搭乘捷運直接轉乘公車,或搭乘公車直接轉乘捷運,依不同票種可享有不同額度之優惠。部分百貨公司有闢駛免費接駁車至附近捷運站(如「台北101」國際購物中心)。

疏運紀錄

siu-kái

運量累計里程碑

siu-kái

[1]

1998年12月22日:累計突破1億人次。
2001年1月4日:累計突破5億人次。
2005年8月16日:累積突破20億人次,並於2005年8月13日於淡水站前廣場舉行「運量突破20億 健康城市有活力」慶祝活動。
2008年2月22日:運量累計突破30億人次。
2010年4月22日:運量累計突破40億人次。
2010年12月29日:年運量首度突破5億人次。
2012年2月4日:平常日運量首度突破200萬人次,達2,058,072人次[20]
2012年2月17日:運量累計突破50億人次,並於2012年2月26日(週日)下午2點在捷運淡水站廣場舉行「幸福感謝50億慶祝音樂會」[62]
2013年10月7日:運量累計突破60億人次,於2013年10月6日(週日)下午2點在台北車站、忠孝復興、忠孝新生、古亭、民權西路舉辦「捷運好行‧橘紅藍綠棕猜猜看」發送恬恬圈手環活動,並於10月12日當天配戴「捷運恬恬圈」手環,可以免費搭乘臺北捷運[27]
2013年12月8日:運量累計突破61億人次,於2013年12月(週日)上午9點半起在台北車站、市政府站、西門站等三個車站,邀請乘客參加「尋找億載捷客」活動,符合參加資格乘客,可以現場領取號碼牌,獎品包括一百八十天、九十天、及三十天捷運票卡、「好運獎一日票」、「神秘捷客獎」等。選定2013年5月至10月平均日運量最高的台北車站、市政府及西門等3個車站舉行。只要乘客的悠遊卡近6次的交易紀錄中,有1次捷運搭乘紀錄,就符合參加資格,可以在活動現場領取號碼牌。

每月平均日運量

siu-kái

跨年運量紀錄

siu-kái
自2007年開始臺北捷運跨年輸運皆為24小時營運,運量計算的時間單位為該年12月31日上午6點至隔年1月1日上午6點[74]

事故和停駛紀錄

siu-kái

納莉風災淹水

siu-kái

2001年9月17日凌晨,納莉颱風侵襲臺灣,帶來大量雨水,導致南港機廠遭到洪水湧入,且持續蔓延至南港線。捷運公司在圍堵失效後,決定停止所有列車營運,並準備將所有高運量列車撤至淡水線高架段。同日上午,因台北車站站前廣場施工防堵發生缺口,導致洪水湧入台北車站板南線月台,並往東西漫延;下午,洪水自臺鐵松山車站地下隧道流竄至台北車站,從臺鐵月台層一路轉進淡水線月台,並往南北繼續擴散[75]

最終造成南港機廠、昆陽站-龍山寺站區段(板橋線、南港線)[76]、古亭站-雙連站區段(淡水線、新店線)、小南門站、高運量行控中心所有設備和部分列車泡水[77]。之後除了木柵線於9月18日即完全恢復營運外,其他高運量路線受到軌道和月台嚴重受損和行控中心設備全部損毀的影響,部份或全部路段暫停營運;而因為行控中心無法運作,營運部分被迫降低車速並拉長班距。

受創之初,原預估臺北捷運約需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營運,但隨著淹水後受損的部份陸續搶通,各車站、路段逐段重新開放;風災3個月後的2001年12月,所有高運量路線即全部恢復正常營運,並於2002年3月7日各列車班距均恢復納莉風災前之服務模式[78]。復原之後,臺北捷運公司加強防水設施,在車站出入口和連通通道口加設可拆裝式防水閘門,新建路網在隧道內設有防水隔艙閘門。

捷運電扶梯掀頭皮事件

siu-kái

2004年12月31日晚間,台北車站湧入了大量前往市政府站參與跨年活動的人潮,通往南港線月台的電扶梯十分擁擠。結果因為電扶梯的速度過快,導致乘客跌倒於梯內,造成五人受傷,其中一名林姓高中生和一名榮總的江姓護士傷勢較嚴重,頭皮分有多處撕裂傷,其中江女共縫了一百多針。掀頭皮意外後,北捷加強宣導、透過廣播提醒旅客要「緊握扶手,站穩踏階」,只要站在手扶梯上,就應該緊握扶手。[79]

內湖線電路系統故障事故

siu-kái

2009年7月10日下午,內湖線和與之相連的木柵線總共21輛列車全線停駛,在臺北捷運內湖線車站,其中尚有3輛卡在軌道上未進站,超過700名乘客困在車廂裡,20多分鐘後乘客打開車門沿軌道線返回車站。[55][80]

副站長摔落手扶梯事故

siu-kái

2011年8月23日淩晨,捷運頂溪站副站長郭政傑在進行防洪鋼板組裝演練時,獨自將防洪鋼板自地下一樓搬運到一樓捷運頂溪站一號出口,共要搬運12片防洪鋼板組裝,但在搬運到第6塊時,因未注意防洪鋼板高度,鋼板直接頂破天花板,後座力造成鋼板下端受力,頂破手扶梯踏板,造成兩階踏板遭擊穿,掉入維修坑道,當場昏迷不醒,直到被人發現已流血過多死亡,送醫急救不治。[81]

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siu-kái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2014年5月21日下午,東海大學大二學生鄭捷,於板南線從臺北市萬華區龍山寺站開往新北市板橋區江子翠站的列車上,持無預警隨機殺人,造成4人死亡,20餘人輕重傷,是臺北捷運營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傷亡事件。[82][83]

2015年列車行駛中車門未關閉事件

siu-kái

2015年2月10日上午8時59分,3號松山新店線一列往新店方向371型3系列車[chù 45],行駛經中正紀念堂站後,車門繼電器異常,導致第5節車廂車門無法完全關閉,該列車隨後依行控中心指示以時速25公里手動駕駛。隨後列車經古亭站時,車站站長上車警戒,列車隨即於台電大樓站請車上所有乘客下車。此類事件是臺北捷運營運以來第一次出現。[84]

2015年臺北捷運隨機砍人事件

siu-kái
Siông-sè chhiáⁿ khoàⁿ: 2015年臺北捷運隨機砍人事件

2015年7月20日晚上8時57分,男子郭彥君先到超商偷水果刀,隨後在捷運中山站4號出口附近連續刺傷三女一男,所幸四人治療後無生命危險,郭嫌在犯案後立即被制伏逮捕。[85]

2015年蘇迪勒颱風來襲高架平面路段停駛事件

siu-kái

2015年8月8日臺北捷運蘇迪勒颱風風速過大,因此造成高架平面路段於當日停駛,停駛路段有:民權西路站淡水站新北投站小碧潭站文湖線。但地下路線不受影響。

 
臺北捷運的地下段隧道(新莊線忠孝新生站南側)。
 
文山線福州山隧道。
河底隧道

目前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的路線當中,有河底隧道的區間包括棕線大直站松山機場站[chù 46]、綠線景美站大坪林站[chù 47]公館站萬隆站[chù 48]、橘線古亭站-頂溪站段[chù 49]三重國小站/台北橋站大橋頭站[chù 50]三重站先嗇宮站[chù 51]以及藍線龍山寺站-江子翠站段[chù 52]

地上隧道

除了河底隧道之外,另外還有2座位於地面上的隧道。一座位於紅線竹圍站關渡站段上,俗稱「關渡隧道」,為臺鐵淡水線原有隧道改建而成;一座位於棕線麟光站辛亥站段上,俗稱「福州山隧道」。2條隧道事實上未有正式名稱,現有俗稱是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為了工作方便而定的。

麻花隧道

信義、新莊2捷運線於東門站交會,共有5條隧道,包含信義線上下行路軌隧道、新莊線上下行路軌隧道和1條共同管道,且設計為平行轉乘,在附近的杭州南路地下以狀似麻花辮的型式縱相交疊[86][87][88]。該段工程於2005年9月15日隨著信義線動工而展開,2009年1月17日宣告完成[88],由於路幅狹窄、穿越大量地面建築,因此成為臺灣罕見的高難度隧道興建案例,也是首宗於狹小區域內進行多條隧道近距離交疊的工程。其中最淺者為深達7至8公尺的共同管道,其次為13.4公尺的新莊線上行隧道,最深者為深約25.3公尺的信義線下行隧道[88]





參考資料

siu-kái
  1. 1.0 1.1 Ín-iōng chhò-gō͘: Bû-hāu ê <ref> tag; chhōe bô chí-miâ ê ref bûn-jī 旅運量
  2. 臺北市交通統計查詢系統
  3. 3.0 3.1 "使命與願景"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0-10-11發布. 2010-12-01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4. 4.0 4.1 4.2 "路網與系統"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0-10-11發布, 2011-01-06更新. 2011-01-19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bû-hāu liân-kiat]
  5. "維持北市通勤交通 孫運璿主張 建捷運系統". 聯合報. 1968-06-29. p. 第2版. 
  6. 6.0 6.1 6.2 6.3 6.4 劉寶傑, 呂紹煒 (1994). 《捷運白皮書: 4444億的教訓——臺北捷運》 (ēng Hôa-gí). 時報出版. ISBN 957-13-1432-3. 
  7. 7.0 7.1 7.2 《捷運技術·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規劃理念》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pp. 第22期. 
  8. 8.0 8.1 8.2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pian. (1992). 臺北捷運五年大事紀要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p. 頁1, 16, 86. ISBN 957-00-0430-4. 
  9. 陶允正 (1988-07-22). 聯合晚報. p. 第9版.  Missing or empty |title= (help)
  10. 范植明 (1995-09-26). "他山之石-六線齊發 最大錯誤 獅城取經 決先推動木柵線通車". 聯合報. p. 第14版. 
  11. "臺北捷運內湖線大直段二十三日動工" (ēng Hôa-gí). 大紀元時報. 2002-05-20發布. 2006-09-02 khòaⁿ--ê. 
  12. "捷運天蠶變—火燒車疑雲(台灣光華雜誌)" (ēng Hôa-gí). 
  13. 孫友廉 (2005-07-23). "木柵捷運線 馬特拉勝訴 北市要賠16.4億". 自由時報. 2006-09-02 khòaⁿ--ê. 
  14. "臺北捷運馬特拉" (ēng Hôa-gí). 時報閱讀網. 2011-01-10 khòaⁿ--ê. 
  15. 15.0 15.1 "臺北市文山區誌: 第三章 捷運" (ēng Hôa-gí).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2010-12-28 khòaⁿ--ê. 
  16. 16.0 16.1 16.2 16.3 金冠勳 (2009-11-13). "臺北捷運的過去、現在、未來" (PDF) (ēng Hôa-gí). 2010-12-28 khòaⁿ--ê. 
  17. 楊麗華 (2004-09-29). "馬市長主持捷運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典禮" (ēng Hôa-gí). 2011-01-10 khòaⁿ--ê. 
  18. "捷運板橋土城線通車路線說明"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2011-01-10 khòaⁿ--ê. 
  19. "幾米「畫」妝 捷運南港站今通車" (ēng Hôa-gí). 蘋果日報. 2008-12-25. 2011-01-10 khòaⁿ--ê. 
  20. 20.0 20.1 "臺北燈節參觀人潮踴躍捷運平常日運量破紀錄達205.8萬 新莊線免費搭乘優惠活動超過256萬人次"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2-02-09. [bû-hāu liân-kiat]
  21. "第四節 通車營運初履勘作業" (PDF) (ēng Hôa-gí). 中華民國98年捷運年刊. 2011-01-10 khòaⁿ--ê. 
  22. 22.0 22.1 "蘆洲線正式通車 一個月免費試乘"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0-11-03. 2011-01-10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23. NOVA官方網站[bû-hāu liân-kiat]. (Eng-gí).
  24. COMET. (Eng-gí).
  25. 《臺北捷運公司2011年年報》 (PDF)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4-12-20 khòaⁿ--ê. 
  26. "捷運南港線南港展覽館站通車環狀路網實質成形 每年服務超過5億人次今年將加入世界大型地鐵營運行列"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1-02-27. 2011-02-27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27. 27.0 27.1 27.2 27.3 27.4 《臺北捷運公司2013年年報》 (PDF)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4-12-20 khòaⁿ--ê. 
  28. 北捷新莊線迴龍站通車 郝龍斌:北北桃共榮的起點
  29. "工程進度"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1-08-03發布. 2011-08-03 khòaⁿ--ê. 
  30. "捷運興建中路網"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1-01-19 khòaⁿ--ê. 
  31. 31.0 31.1 "96年國家永續發展年報" (PDF) (ēng Hôa-gí).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2008. p. 頁7. 2014-12-18 khòaⁿ--ê.  Ín-iōng chhò-gō͘: 無效的<ref>標籤;name屬性“南北線”使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2. "環狀線第一階段路線說明"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0-12-23. 2010-12-28 khòaⁿ--ê. 
  33. "社子線路線說明"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0-12-23. 2010-12-28 khòaⁿ--ê. 
  34. "捷運白皮書(點選下載)" (PDF)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2-09更新. 
  35. 涂維穗 (2002-12-12). "都會區捷運系統建設之現況概述" (ēng Hôa-gí).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1-01-19 khòaⁿ--ê. 
  36. 松山線通車後之臺北捷運路線圖大公開!整合路線名稱並附加數字編號.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4-10-11. [2014-12-18].
  37. 37.0 37.1 北捷再傳落軌 15站將增設月台門 2011-05-11
  38. "防跳軌 北捷15站設月台門" (ēng Hôa-gí). 蘋果日報. 2010-10-21. 
  39. 39.0 39.1 "防跳軌 北捷15站設月台門" (ēng Hôa-gí). 大紀元國際. 2010-09-27. 2011-01-11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40. "防跳軌 北捷增3站設月台門" (ēng Hôa-gí). 台灣新生報. 
  41. 41.0 41.1 41.2 "第三篇 工程設計" (PDF)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4-12-18 khòaⁿ--ê. 
  42. 42.0 42.1 42.2 42.3 劉坤彊. "臺北捷運系統概論" (PDF) (ēng Hôa-gí). 臺大營建知識網. 2011-01-14 khòaⁿ--ê. 
  43. "防跳軌 捷運3站將設月台門" (ēng Hôa-gí). 自由時報. 2009-02-12. 
  44. "臺北捷運淡水線民權西路站月台門9月2日正式啟用" (ēng Hôa-gí). [bû-hāu liân-kiat]
  45. 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46. 46.0 46.1 "臺北捷運府中站 春節前將加註「林家花園」" (ēng Hôa-gí). NOWnews 今日新聞. 2007-01-23. 
  47. 淡水、Tamsui 與 Danshui. 2009-04-23.
  48. "捷運百科—捷運車站名採漢語拼音說明" (ēng Hôa-gí). 臺北市捷運工程局. 
  49. "臺北捷運車站英譯 年底全面改為漢語拼音式" (ēng Hôa-gí). 大紀元. 2003-11-23. 2011-01-19 khòaⁿ--ê. 
  50. "捷運站名英譯拼音方式係採漢語拼音"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2011-01-19 khòaⁿ--ê. 
  51. 淡水、鹿港不愛漢語拼音2古城爭回傳統譯名. 自由時報. 2011-01-28.
  52. 台灣地名拼音問題.
  53. 53.0 53.1 "捷運百科—車站命名始末" (ēng Hôa-gí). 臺北市捷運工程局. 2006-09-02 khòaⁿ--ê. 
  54. "捷運百科—機電設施(臺北市捷運工程局)" (ēng Hôa-gí). 2006-09-02 khòaⁿ--ê. 
  55. 55.0 55.1 55.2 阮達仁, 朱唯中, 李健男, 張國鴻 (2012-07-01). 《軌道經營與管理·文湖線行車地理資訊系統》 (PDF)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 2014-12-20 khòaⁿ--ê. 
  56. "關於西門子-產品事業" (ēng Hôa-gí). 西門子台灣. 2011-01-19 khòaⁿ--ê. 
  57. "捷運環狀線 新車設計首度曝光" (ēng Hôa-gí). 中國時報. 2010-04-29. [bû-hāu liân-kiat]
  58. "捷運報導-哥本哈根捷運系統"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0-10-05. 
  59. 江嘉泓 (2007-12). "臺北市捷運系統視障者無障礙環境設施之研究與探討" (ēng Hôa-gí). 2011-01-14 khòaⁿ--ê. 
  60. "臺北捷運系統旅客須知"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0-12-16. 2011-01-11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61. "臺北捷運公司開放旅客攜帶自行車搭乘捷運應行注意事項"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5-08-05修正. 2015-04-18 khòaⁿ--ê. 
  62. 62.0 62.1 《臺北捷運公司2012年年報》 (PDF)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4-12-20 khòaⁿ--ê. 
  63. "為地景聲音做準備 捷運中和線離站音樂沒了" (ēng Hôa-gí). 自由時報. 2015-05-17. 2011-01-14 khòaⁿ--ê. 
  64.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施政報告(DOC文件,另有 谷歌的HTML版存檔
  65. "與國際接軌!松山線通車 中英轉乘廣播導入路線編號 搭乘更便利!「北投-象山/大安」、「臺電大樓-新店」平日尖峰班距更縮短"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4-11-11. 2014-12-20 khòaⁿ--ê. 
  66. 66.0 66.1 66.2 "與時俱進的臺北捷運自動收費系統與時俱進的臺北捷運自動收費系統" (PDF) (ēng Hôa-gí). 
  67. 蔡偉祺, 吳亮儀. 多卡通不通 北捷拿補助 虛置9月不開放. 自由時報. 2013-06-05.
  68. 68.0 68.1 68.2 "捷運系統使用車票"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10-09-06. 2010-12-01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69. "公共藝術簡介(臺北市捷運工程局)". 2006-09-02 khòaⁿ--ê. 
  70. "公共藝術簡介"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08-04-30 khòaⁿ--ê. 
  71. "臺北捷運公司推出全新「車站專屬紀念章戳」及「集章冊」 捷運116個車站章戳站站不同 歡迎一起大「集」大利!". 台北捷運官網新聞稿. 2015-02-09. 
  72. "公車動態資訊系統" (ēng Hôa-gí). 臺北市公共運輸處. 2010-12-01 khòaⁿ--ê. 
  73. 臺北捷運公司運量統計表85年3月
  74. "誕生與成長"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bû-hāu liân-kiat]
  75. "臺北捷運900922目前整體搶救狀況順利" (ēng Hôa-gí). 臺北捷運公司. 2007-10-01 khòaⁿ--ê. 
  76. 鄭哲政, 羅雨恆 (2001-09-19). "納莉颱風/臺北捷運昆陽站淹水 捷運隧道成地下河". NOWnews今日新聞. 
  77. 黃台生 (2001-09-25). "由納莉颱風看臺北捷運之設計" (ēng Hôa-gí). 聯合報民意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6-09-03 khòaⁿ--ê. 
  78. "91年3月施政報告" (ēng Hôa-g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02-04-10. 2010-12-28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79. "扶梯撕頭皮婦縫百針". 蘋果日報. 2005年1月2日. 
  80. 林恕暉, 洪敏隆, 趙靜瑜 (2009-07-30). "柵湖線差點電死700人? 週刊爆料 市府忿告求償1億" (ēng Hôa-gí). 自由時報. 2014-12-20 khòaⁿ--ê. [bû-hāu liân-kiat]
  81. "臺北捷運頂溪站事故 副站長摔落手扶梯喪命". 華夏經緯網. 2013-09-15. 2011-08-23 khòaⁿ--ê. 
  82. "首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16傷3命危". 蘋果日報. 2014-05-21. 2014-05-21 khòaⁿ--ê. 
  83. 楊文琪, 林安妮, 鄭杰. 馬江宣示全力捍衛公共安全. 經濟日報. 2014-05-22.
  84. "第一次 捷運車廂門只關1/5就行駛". 蘋果日報. 2015-02-10. 2015-02-10 khòaⁿ--ê. 
  85. "中山站濺血 生日鬱悶殺人出氣 渣男北捷狂砍 4傷". 蘋果日報. 2015-07-20. 2015-07-20 khòaⁿ--ê. 
  86. 方永壽, 朱旭主編. 《捷運大地工程困難案例》. 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 2009-02.
  87. "Five Shield Tunnels Intersect Underneath Dongmen Station". 2005-06-05. 2010-06-18 khòaⁿ--ê. 
  88. 88.0 88.1 88.2 "臺北捷運東門站麻花隧道宣告成形" (ē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 2009-04-01. 2011-01-03 khòaⁿ--ê. 

參考書目

siu-kái
  • 劉寶傑, 呂紹煒 (1994). 《捷運白皮書: 4444億的教訓——臺北捷運》 (ēng Hôa-gí). 時報出版. ISBN 957-13-1432-3.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pian. (1992). 臺北捷運五年大事紀要 (ēng Hôa-gí).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ISBN 957-00-0430-4. 

外部連結

siu-kái
 

Wikimedia Commons téng ê siong-koan tóng-àn: Taipei MRT

Pang-bô͘:Portal box

Pang-bô͘:台北捷運路線 Pang-bô͘:台北捷運車站 Pang-bô͘:台灣鐵路運輸 Pang-bô͘:北中南捷運
Ín-iōng chhò-gō͘: 使用群組名稱 "chù"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chù"/> 標籤